近年台灣的職人劇風潮熱烈,深入社會不同的層面,觀看各種不同的人群,此類影集成為台劇發展的原動力之一,人們喜歡觀看別人的生活、觀察旁人的情緒、窺探他人的私隱,職人劇在某種層面,為人們共有的偷窺欲提供了一個絕妙的位置。

不同行業就是不同的世界,職人劇最為吸引人的,就是透過戲劇,盡可能地呈現每一種專業中會遭遇到的挑戰與困境。但是每個人要過好一種人生已經難度很高,對於別人的生活,不同圈圈的日子,頂多只能有模糊的輪廓。職人劇的導演、編劇等主創團隊,不一定完全理解劇中人物的職業背景、專業場域,因此專業顧問就成了在劇組團隊中很重要的角色。

社會百態的一場大型展演

劇組尋找專業顧問,基本是依照著劇情中角色、故事所指涉的專業作為依據,搜尋該業界中的專業人士,請他們為劇本、故事、角色提供意見,潤飾修改。顧問團隊在戲劇製作的哪一個時間加入、與劇組團隊共同工作的深入程度等,都會影響著整出戲劇製作出來之後,與現實貼近的程度,以及虛構出戲劇宇宙觀的完整度。

歐美、日韓的職人劇作品已滿山遍野,美國從過去的經典美劇《CSI犯罪現場》、《急診室的春天》等影集,就已經開始打下基礎;日本近十年推出各種如《小海女》、《重版出來》等作品,因工作內容一般情形較難窺見,一推出就受到熱烈討論,甚至後來《半澤直樹》這樣的職人影集,更掀起在亞洲的區域性風潮。

醫療劇是台灣近年成績最為明顯的職人劇之一,除了已經有許多作品,也有許多不同的製作單位都正在投入製作。從2010年之後的《大醫院小醫師》、《白色巨塔》,到2016年掀起台劇浪潮的《麻醉風暴》等,都可以看到醫療劇種的成功,以及台灣影視團隊的深入。

台灣影劇製作團隊,近五年也不停嘗試各類題材的職人劇,律政背景的《最佳利益》,關注鑑識科學專業的《鑑識英雄》、《誰是被害者》,探討消防員處境的《火神的眼淚》,深入剖析媒體生態的《鏡子森林》,各種類型的專業職場,攤開在觀眾面前,人生如戲,社會百態的畸形、悲傷、溫暖、誠懇,被搬上了螢光幕。

但是製作職人劇容易嗎?職人劇的製作,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與障礙?專業顧問與劇組會不會出現摩擦?他們如何為劇組助力?

專業顧問的精準輔助讓作品發光

一齣影集的製作期通常都不短,作品播出時,通常已經與最初開始構想、製作距離了至少2年的時間。製作期約莫分為三個時期,尋找題材、發想編寫劇本、田野調查、找尋資金、勘景、確定演員、組織劇組等,這些是前期的工作。

接著進入中期拍攝,這個時期最短,因為拍攝所耗費的人力、資金最為昂貴,所以劇組往往都會以最有效率、快速的方式完成拍攝。然後才是後製期,剪接、調色、調音、配樂等。

職人劇的孵化,在前期的工作會佔據更多時間,劇情故事必須將專業背景、知識融入其中。又如前所述,主創團隊不一定能夠完全掌握特定職業的專業知識,因此在此階段,往往會找尋戲劇顧問加入,將顧問的專業意見整合進來。後續的拍攝、剪接也都需要專業顧問的參與,以維持品質的一致,以及呈現的精準度。

披荊斬棘的職人劇之路

以近期剛上檔的《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》為例,前期的製作、籌資就耗費超過兩年,拍攝、後期製作又進行了約兩年的時間,整齣影集共耗時五年,是一段相當漫長的過程。而其中有許多時間,可能都在與專業顧問反覆確認、修改劇情的走向、演員的動作,好讓劇中所有的場景以及物件能夠與現實接合。

《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》的導演賴孟傑說的很坦白,醫療劇很難,劇中很多橋段都是靠著很多顧問的意見,才漸漸有了樣子,「我們找了很多醫師,神經外科的璩大成醫師,給我們處理創傷過程的建議;在台東執業的偏鄉醫生,告訴我們他在當地行醫的見聞⋯⋯」而其他的醫療劇,如《麻醉風暴》、《生死接線員》等,也大多如此,得不斷與醫師、護理師溝通。

一齣職人劇的誕生,過程披荊斬棘,做完一齣戲,可能所有參與的人都滿身傷痕。因此參與《生死接線員》製作的榮總外傷科兼任移植外科主治醫師鍾孟軒,很直白的說,「如果今天有足夠的錢,也能夠用足夠的錢找到合適的顧問、劇組,這樣的組合,才有機會去把作品好好的做好。」

近幾年很多觀眾都感覺到了台劇不斷向前走去,但每一部影集的背後,是由哪些努力交織而成?本期劇夠專題從醫療、律政、鑑識等領域出發,窺見影視產業下不同劇組和顧問的合作方式,也希望可以從中取經,讓觀眾理解職人劇背後的某些感動與哀愁。

文/陳宣任
責任編輯/朱予安

延伸閱讀:

讓專業的來|顧問不只動口還動手,熱血醫師劉宗瑀不甩誇張劇情改編

讓專業的來|犯罪偵查影集製造錯誤想像,鑑識權威謝松善點出最常有的拍攝瑕疵

讓專業的來|影視產業成本與時間限制下,職人劇所呈現的矛盾與突破

讓專業的來|律政劇純屬噱頭?戲劇情緒與辯證精神的終極拉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