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曾經懷抱夢想嗎?又是何時放棄了夢想呢?那些因愛而生的心願,也許受到現實狀況或自身條件的限制,默默隨著歲月飄散。動畫《金牌得主》提供了一條「IF路線」(註),透過少女結束祈與青年明浦路司的相遇,看著華麗的花式滑冰,一同踏上築夢之路。


在這個嚴峻的世界中,能有一名讓人安心的大人存在
日本動漫作品《金牌得主》改編自漫畫家 TSURUMAIKADA(つるまいかだ)於2020年開始連載的同名作品,故事背景設定在日本的名古屋,結束祈是一名就讀小學五年級的11歲女孩,她的個性怕生、做事總讓人不放心,卻有一顆熱愛花式滑冰的心,在「5歲不起步就太晚了」的花滑世界中,她仍渴望成為選手。因緣際會之下,她遇見了過去曾為冰上舞蹈選手的明浦路司,祈讓司想起過去他也曾經被認為起步太晚、沒有教練帶領而屢屢受挫,於是便決心協助祈一起完成夢想。
《金牌得主》劇情緊扣現實的花滑世界,無論是教練帶領選手的方式、花式滑冰俱樂部的制度,還是選手的檢定級別與審查標準等都花了一定的篇幅來鋪陳,也讓觀眾在關心角色們的成長軌跡、比賽成果之餘,也更接觸到花滑界既嚴苛又美麗的特性。


《金牌得主》在2022年獲得了《下一部人氣漫畫大賞》漫畫部門第一名,TSURUMAIKADA 接受日本媒體中日新聞採訪時曾表示,雖然自己的出生地名古屋是花滑知名地(伊藤綠、淺田真央、村上佳菜子、宇野昌磨等選手皆從此出身),但對不了解的人來說,依舊是陌生的世界,即使透過電視看過花滑,卻無法想像選手們是如何才能呈現出電視上所見的那種姿態,就連他過去也不知道。
選手們必須經歷怎樣的過程、走過哪些階段,才能掌握這些技術?TSURUMAIKADA 認為應該有許多人想了解這些,所以才動筆畫起這部漫畫,「我希望大家能感受到,這是一塊珍貴的土地,在這裡有著少男少女們燃燒靈魂的精彩故事。在街上擦肩而過的女孩或男孩,可能就是溜冰選手。如果能讓人們對他們產生支持的心情,我會很開心。」


成長故事的描述,在日系創作中並不少見,不過《金牌得主》創作之初,原本是想要讓「祈」與故事中贊助司的加護家獨生女「羊」為雙主角、以小學生組合共同奮鬥的形式,但編輯當時建議,希望能在這個嚴峻的世界中,能有一名讓人安心的大人存在,最後便創作出司這個角色。


雖然維持了雙主角的設定,TSURUMAIKADA 認為:「不僅限於花式滑冰,揮汗如雨努力的總是孩子的角色,大人容易會變得居高臨下。」因此祈與司雖是師徒關係,卻又維持一定的平等地位,司曾和祈過去有相同經歷,在提供安定感之餘,能共感祈的糾結與苦澀,更成為一名夥伴型的角色,亦更符合了作為運動漫畫的當代價值觀。相較於過去的運動漫畫往往強調「根性論」(指有毅力、懂忍耐),手磨破了也要繼續訓練的形象被視為帥氣或美德,現在的運動觀念更偏向為了預防受傷、長遠考量,必須適當休息、照顧身體,因此《金牌得主》中也能看到適時地放手、蹲低的姿態,都是在為了下一次的跳躍做準備。


3D動捕選手細膩動作,2D逐幀修正表情與手指動作
除了情感的描繪與新觀念的注入,《金牌得主》改編為動畫的最大難關還在於花滑場景,這次則由處理3D畫面較有經驗的動畫製作公司 ENGI 操刀。製作人山下慎平指出,花式滑冰是一項在起跳時根據邊刃角度的差異,便會改變跳躍類型的運動,前期動作的重心轉移是否正確,也會完全改變結果,為了表現這一點,很難透過一般的作畫方式實現,加上動畫是由多名繪師經過多次程序繪製,若不是每個人都了解競技規則,就很難表現,最後便採取3D與2D融合的形式。


此外,製作團隊更獲得了長年轉播花式滑冰比賽的日本朝日電視台、日本滑冰聯盟合作,並邀請到前日本代表花滑選手的鈴木明子擔任編舞與動作捕捉。由於滑冰場較大,動作捕捉裝置無法涵蓋全部範圍,所以主要透過單點來捕捉身體關節的運動,再用攝影機捕捉各角度的動作,於後期調整位置。最後再以動作捕捉為基礎,待3D工作人員製作完成後,2D工作人員再逐幀修正表情與手指動作等細節。這次鈴木明子負責了眾多角色的編舞,盡量去除掉自己的色彩,融入每名角色的性格與擅長之處,在腦海中確立角色形象後再設計舞步與動作。製作前後,各領域的職人們都綿密編織滿滿細節與心意,最後形成了連指尖、髮尾都很有戲的精緻場景。


米津玄師自薦演唱主題曲,「放手」一詞映射出司與祈的心意
不僅動畫的畫面表現引起討論,由米津玄師演唱的主題曲〈BOW AND ARROW〉也讓許多觀眾、粉絲直呼唱出心聲。作為原作粉絲而自薦要做主題曲的米津玄師,在接受訪問時曾說過,閱讀這部漫畫時,他是從教練的視角來閱讀,但若是在十幾二十歲時,可能會更共鳴於學生的視角,他意識到自己已經站在「擁有權力的一方」,因此改變了閱讀視角,也認為自己可以為這部作品、也為自己創作一首歌曲。


題名「BOW AND ARROW」(弓與箭),其實也是米津玄師在錄唱了一段後才決定,他從歌詞中「放手」一詞聯想而來,也再度回應到他對權力關係:老師與學生、父母與孩子、庇護者與被庇護者的理解,進而著眼於「放手」的重要性,「拉弓時會產生緊張狀態,拉緊再拉緊,突然一放手,箭就會飛得很遠,似乎也跟這種(權力)關係很契合。」這樣對「放手」的描述,自然也映射出司與祈的狀態與心意。


無論是原作、動畫,還是主題曲,「夢想」兩字都是《金牌得主》不變的主題,有趣的是,這部作品是 TSURUMAIKADA 從上班族轉為職業漫畫家的出道作品,在上班族時代,他便是聲優春瀨夏美的粉絲,轉職時還曾寫過粉絲信給春瀨夏美,提到「夢想是讓春瀨小姐為自己作品的主角配音」,後來當《金牌得主》開始連載時,春瀨不但成為了忠實讀者,最後也在動畫中為祈配音。不只故事裡的祈、司或是故事外的作者與聲優,都詮釋了何謂築夢踏實,也難怪作品能帶來這麼多的能量了。
註:「IF路線」意指主角在某個情境做出不同選擇,故事之後便會會出截然不同的發展
文/昭和女子
責任編輯/朱予安
核稿編輯/李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