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自孟買的導演 Payal Kapadia(以下簡稱帕亞爾)是近年在國際影壇受到矚目的印度電影創作者,她畢業於印度電影電視學院(FTII),求學期間曾參與校內政治抗爭,並透過影像參與社會議題的討論。她
2012年導演吉田大八曾以《聽說桐島退社了》橫掃日本電影金像獎,2024年的作品《生之敵》橫掃第3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三項大獎,包括最佳導演獎、最佳影片獎以及最佳男主角獎,2025年再度拿下第18屆亞洲
出生於美國,在東京生長的導演空音央(Neo Sora)擁有跨領域的不同身分,除了拍攝劇情、紀錄片、廣告與音樂錄影帶外,他對於攝影和藝術也展現了極大的天賦和才華,另外,也由於美日兩地文化的影響,他的作品
香港演員朱栢康,第一次被台灣觀眾認識是2019年,他以黃綺琳的首部長片《金都》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,及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。從畢業以來他就以演員的身份生活著,無論舞台劇、電視劇或電
香港演員伍允龍(Philip)最為人所知的即是他對武行的專業,不論是硬底子的功夫演出,又或是經常出現在類型電影中的專業武術指導,都有他的蹤跡。小時候伍允龍移居美國芝加哥,自小受父親及舅父影響,對中國武
2024年9月,日本發行一書《令人敬畏的新世代電影導演》(恐るべき新世代映画監督たち),宣告日本電影的新浪潮已至。 書中收入4位在2024年帶來新作的MZ世代導演:山中瑤子、空音央、奧山大史及内山拓也
作為亞洲影人的頂尖對決競技場,亞洲電影大獎的最佳導演入圍名單,經常是神仙打架的豪華擂台。兩年前的入圍名單上有影迷熟悉的日韓名導是枝裕和、濱口竜介、朴贊郁,五年前則有《寄生上流》奉俊昊與《日子》蔡明亮共
近代的香港電影總透著一股傳承感,像是卓亦謙導演的首部長片《年少日記》由爾冬陞監製、祝紫嫣導演的首部長片《但願人長久》有關錦鵬提拔、何妙祺導演的首部長片《我談的那場戀愛》則有編劇師父陳慶嘉的協助,吳君如
亞洲電影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,卻少有獎項能全面呈現其產業樣貌。觀察全球以「亞洲」為範圍的電影獎或影展,常見兩個侷限:一是以「亞洲新銳」為主,如釜山影展的招牌單元「新浪潮獎」,專選亞洲新導演第一、二部